關於卡夫卡的闡釋

赫爾曼.黑塞
在我的讀者給我的來信中,有一類的數量正在不斷增長,我認爲這是一種日益增多的,思考讀者與文學之間作品之間的關係的現象。這一類書信往往來自於年輕讀者們,他們熱切於尋找意義與解釋;無休止地問着問題。他們希望知道爲什麼作者要創造這個意象,爲什麼作者要選用這個詞,作者在他的書裏“暗示”了什麼,有什麼“意圖”,他是如何選取這個主題的。他們想要了解在我的書中哪些我認爲是最好的,哪些我最爲偏愛,哪些最清楚地表現了我的觀點與想法,爲什麼三十歲的我和七十歲的我對相同的問題和現象看法不同,《德米安》和弗洛伊德與榮格的心理學有何關係,等等,等等。這些問題有很多是高年級學生提出的,像是受了教師的影響,但大多數則是生於個人誠摯的需求;這一切都說明了讀者與作品之間關係的改變,這種改變在輿論批評中同樣也很明顯。這裏積極的地方在於讀者的活躍性增強了;他們再也不能消極地享受,或者只是簡單地消費一本書或是一樣藝術品。相反,他們希望征服它,通過分析來佔有它。

但這種現象消極的地方在於:對文學藝術的思考和疑問正轉變成一項競賽活動,並且正走向自身的終結;將自己沉浸在作品之中去觀看和傾聽,本來是最基本的能力,卻飽受通過批評與分析以征服作品的慾望的損害。要是一個人要在一首詩或一個故事中榨出思想和意義,並以此爲己任的話,他是永遠不會滿足的,他也永遠不會了解藝術的祕密,本真個性寓於其中的祕密。

最近一個年輕人,一個學生給我寫了一封信,讓我回答一系列關於卡夫卡的問題,他想知道我是不是把卡夫卡的《城堡》、《審判》、《法律》看成宗教象徵——在卡夫卡與猶太教的關係上,我是否與布貝爾看法相同——我是否相信卡夫卡與保羅.克利的相似性——還有許多諸如此類的東西。我的回答如下:

親愛的B先生:我恐怕要徹底讓你失望了。當然你的問題,還有你對文學總體的態度並不讓我感到喫驚;成千上萬你的同行想法都相同。但你的問題,無一例外都不能回答,他們都發源於同一種錯誤的思想。

卡夫卡的小說並不是關於宗教,玄學或者道德問題的論文——他們都是文學作品。如果一個讀者有真正閱讀一個作家作品的能力,不提出疑問,也不期待得出什麼理智和道德的結論,而只是準備着投入作者所展現的世界時,這些作品就會以其自己的語言道出他所尋求的一切答案。卡夫卡不是作爲一個哲學家或神學家對我們說話,他只是一個作家。近來卡夫卡那奇妙的作品成爲一時風潮,閱讀他們的人們又沒有能力,也沒有願望真心瞭解文學,這不是卡夫卡的錯。

我自從卡夫卡的早期作品開始就一直是他的讀者,你的問題對我沒有任何意義。卡夫卡不會回答這一切。他給與我們的是他那痛苦孤獨生活的夢想與幻覺,他那些經驗,空虛和滿足的再現,這些夢想與幻覺是我們能從他那裏得到的一切,而不是通過自做聰明的闡釋得到的什麼“意義”。“闡釋”是理性的遊戲,也經常是有趣的遊戲,對沒有藝術感受力的聰明人,這種遊戲再好不過了,他們能夠閱讀,也能寫作關於非洲藝術和十二音體系音樂的書籍,但他們永遠找不到通往藝術核心的道路,因爲他們站在大門口,用上百把鑰匙試圖打開門上的鎖,但卻從來沒有注意到,這扇大門一直敞開着。

這就是我對你的問題的答覆,我覺得我的回答不能讓你滿意,因爲你好像把這件事看得挺重。

赫爾曼.黑塞,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