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莉.荷莉黛的故事

村上春樹
不時有年輕人問:“爵士是怎樣一種音樂?”碰到這般突如其來、彷彿用黏土砸向水泥牆的問法,被問者也無言以對,只能無奈地苦苦思索。打個比方,這就像提問“純文學是怎樣一種文學”,並沒有“這便是它”般一語道破玄機的具體定義。

但即使沒有定義,在某種程度上熟聽過爵士樂的人,只消耳邊滑過一句旋律,當即就能判斷:“啊,這就是爵士!”“不對,這不是爵士!”這歸根結底是經驗性、實際性的判斷,而非將“何謂爵士”的判斷基準當作尺度一一應用和思索。不管誰怎麼說,爵士都有固有的氣味、固有的迴響、固有的手感。將是爵士樂和非爵士樂的東西兩兩相比較,氣味不同,迴響不同,手感不同,帶來的心跳方式也不同。至於如何不同,若無實際經驗就不可能知道,用語言向未曾經歷過的人解釋簡直是難上加難。

可我姑且算是賣文爲生的人,可不能像市井的閒賦老者那般,輕易地宣稱:“這種事情經驗就是一切,不是靠解釋就能弄明白的。不管啥都行,你先聽熟十來張爵士CD,然後再來找我。”儘管這麼說會很輕鬆(我想這恐怕纔是正常的迴應),但假如這樣拒人千里地作答,談話勢必進入僵局,無以爲繼。對文筆家的工作來說,這不是正確的方式。

爵士,是怎樣一種音樂?

我來說說比莉.荷莉黛的故事。

那是很久以前了。距今三十年以前。是我成爲小說家之前,不如說,說在我腦袋裏毫無寫小說念頭的時代發生的事。那是真人真事。我那時候在東京國分寺市的車站南口一棟小樓的地下室裏經營爵士酒吧。面積約爲十五坪,一隅放着立式鋼琴,週末常常舉行現場演奏會(後來搬到千馱谷時,才弄到一架三角大鋼琴)。欠了一身債,工作又是重體力活,但老實說這些都不在話下。我才二十五六歲,只要願意幹活,再怎麼幹也不覺得累,也不以貧困爲苦。從早到晚工作可以盡情地聽喜歡的音樂,僅此便足夠幸福。

國分寺靠近立川,所以時有美國大兵不期而至,儘管爲數不多。其中有位非常安靜的黑人。他大多同一位日本女子相伴前來。是個苗條女子,年齡大約二十六往上。我不知道兩人究竟是戀人還是朋友。不過看起來也許更像“摯友”。我對這一記憶猶新,因爲即便冷眼旁觀,兩人的距離感也令人心生好感。既不纏綿親暱,也不客套見外。他們安靜地喝酒,小聲而愉快地交談,聽着爵士。他不時把我喊去,要我播放比莉.荷莉黛的唱片。嗯,只要是比莉.荷莉黛,啥曲子都行。

我記得有一次,他聽着比莉.荷莉黛的歌哭了。夜已深,幾乎沒有其他客人。那次他是獨自一人還是與那位女子一道,我記不清了。播放的是比莉.荷莉黛哪一首歌,我也印象模糊。總之他坐在吧檯角落的位置,用兩隻大手捂着臉,肩膀顫動,靜靜地啜泣。我當然儘量不將目光投向那邊,在稍遠處幹着活。比莉.荷莉黛的唱片播放完後,他靜靜地離席,付賬,推門而去。

我記得那是最後一次見他。然後一年多過去,就在我差不多快把那個黑人大兵忘掉的時候,常和他一起來店裏的女子忽然現身了。她一個人。那是個雨夜,當時店裏同樣很閒,客人寥寥無幾。她穿了件雨衣。我至今仍依稀記得當時下的雨,以及她雨衣的氣味。記得季節是在秋天。秋夜下雨的時候,還有店內安靜的時候,通常我會把莎拉.沃恩唱的《九月的雨》放到不唱盤上。我想那天夜裏大概也是如此。就是這樣一個夜晚。

她坐在吧檯前,望着我的臉莞爾一笑,道了聲“晚上好”。我也回一聲“晚上好”。她要了威士忌,我調好遞給她。隨後她告訴我,他不久前回國了。每當他懷念留在故國的親人,就來我的店裏聽比莉.荷莉黛的唱片。他很中意我的店。她彷彿留戀不已似的,對我說這些。

“前幾天他寫信給我。”她對我說,“說‘代我到那家店裏去聽聽比莉.荷莉黛’。”說完她嫣然一笑。我從唱片架上挑選了一張比莉.荷莉黛的老唱片,放到唱盤上,然後將舒爾3型唱針輕輕放在聲槽上。LP唱片真是個好東西,讓人覺得在播放它時我們所做的一連串動作,與周遭形態各異的種種營生溫柔的聯繫在一起。有朝一日LP唱片竟會落伍於時代之類,當時我想也沒想過。不過這麼說的話,我同樣沒想過有朝一日自己會成爲小說家,一天天老去。

比莉.荷莉黛的唱片播放完後,我抬起唱針,將唱片裝入封套中,放回架上。她將杯裏的威士忌一飲而盡,起身離席,宛如爲奔赴外部世界作特別準備一般,小心翼翼地穿上雨衣。離去時她說:“承蒙多方關照,謝謝啦。”我無言以對點點頭,然後說:“也謝謝您。”接下來該說什麼纔好,當時我想不出來,沒有詞語湧上舌尖。恐怕我當時該說兩句鄭重其事的話,說兩句能表明心跡的話。可是歷來如此,每逢這種場面肯定不會有妙語浮上腦際。這當然遺憾。因爲在這個世界上,許多別離徑直就是永別。因爲當時未能說出口的話,就將永遠無處可說。

直至今日,每當我聆聽比莉.荷莉黛的歌曲,便常常想起那位安靜的黑人大兵。想起那個心頭思念着遙遠的故土、坐在吧檯一角無聲啜泣的男人。想起他面前那杯威士忌中靜靜融化的冰塊。還有那位代遠去的他前來聆聽比莉.荷莉黛唱片的女子。想起她雨衣的氣味。然後,想起過於年輕、過於靦腆,因而不知畏懼,尋覓不到妙語將所思所想送達別人內心,幾乎束手無策的我自己。

如果有人問我:“爵士是怎樣一種音樂?”我只能這麼回答:“這就是爵士啊。”對我來說,爵士就是這樣一種存在。雖然定義太長,不過說實話,關於爵士這種音樂,我沒有比這更有效的定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