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爲你好
張小嫺“我是爲你好。”是我們常常用的藉口。
我們不會爲不相識的人好,不會爲鄰居好,也不會爲一位泛泛之交好,我們只爲我們所愛的人好。
因爲出發點是如此崇高,於是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
“你不要再跟那個人來往了,他討厭。”
“你不要穿這種衣服,難看死了。”
“你不該上這個課程,只有傻瓜纔會認爲有用。”
“你不可以看些比較有深度的書嗎?這些全都是垃圾。”
我們總是喜歡把自己的價值和喜好強加於喜歡的人身上。
既然我喜歡他,他也喜歡我,那麼,我喜歡的東西,他也該喜歡。我討厭的,他也應該討厭。
一旦這個做法不得逞,對方“教而不善”,我們不禁滿肚委屈,覺得自己的好意被辜負了。假使我不在乎你,我纔不管呢!
“我就是喜歡這樣!你別理我!”戀人又羞又怒。
一場吵架由此開始了。
“我是爲你好,如果你是別人,我纔不理你!”我們回嘴。
問題是:我們自己的價值和喜好又是否真的高出一點呢?
我們也許忘了,當我們懷念一個人的時候,懷念的並不是他的價值和喜好,而是他讓我成爲我自己。
我們不會爲不相識的人好,不會爲鄰居好,也不會爲一位泛泛之交好,我們只爲我們所愛的人好。
因爲出發點是如此崇高,於是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
“你不要再跟那個人來往了,他討厭。”
“你不要穿這種衣服,難看死了。”
“你不該上這個課程,只有傻瓜纔會認爲有用。”
“你不可以看些比較有深度的書嗎?這些全都是垃圾。”
我們總是喜歡把自己的價值和喜好強加於喜歡的人身上。
既然我喜歡他,他也喜歡我,那麼,我喜歡的東西,他也該喜歡。我討厭的,他也應該討厭。
一旦這個做法不得逞,對方“教而不善”,我們不禁滿肚委屈,覺得自己的好意被辜負了。假使我不在乎你,我纔不管呢!
“我就是喜歡這樣!你別理我!”戀人又羞又怒。
一場吵架由此開始了。
“我是爲你好,如果你是別人,我纔不理你!”我們回嘴。
問題是:我們自己的價值和喜好又是否真的高出一點呢?
我們也許忘了,當我們懷念一個人的時候,懷念的並不是他的價值和喜好,而是他讓我成爲我自己。